秋词
萨都剌〔元代〕
清夜宫车出建章,紫衣小队两三行。
石阑干畔银灯过,照见芙蓉叶上霜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清秋夜来宫车出建章,紫衣小队排列两三行。
石栏干畔举着银灯过,照见荷花叶上的清霜。
注释
宫车:宫廷内的车辆。
建章:汉代的宫殿名,诗里泛指宫廷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龙德寿译注.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萨都剌诗词选译 修订版:凤凰出版社,2011.05:309
创作背景
这首诗又名《宫词》或者《秋宫词》。在元代诗人中,萨都剌以擅长宫词和丽情乐府著称。宫词是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歌。唐代诗人王建创作《宫词》百首之后,人们即用“宫词”来命名这种题材,历代以宫词为题的诗作极多。诗的写作时间不明,一般认为应该在元至顺元年(1330)至至顺二年(1332)之间,其时萨都剌在京任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,与宫廷生活最为接近,最有可能创作《宫词》这类体裁的作品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廖菊楝编著.萨都剌:五洲传播出版社,2006.10:33-36
赏析
诗的前两句中,“清夜”点出时间。在夜色的笼罩下,宫车出了宫门。与白日皇室出行时仪仗前呼后拥的情形不同,随行的只有穿着紫衣的两三行宫女。从时间来看,是万籁俱寂的时分;从人员来看,人数很少,所以没有人声鼎沸;也没有宫廷侍卫出面呼喝,又可以看出深宫秩序井然。宫女的紫衣高雅端庄,在夜色中显得朦胧而又神秘。作者着力展现一次安静、隐秘的出行。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,元代皇帝喜夜游宫苑。陶宗仪《元氏掖庭记》中屡次提到皇帝夜游;他们甚至特意制造“五云车”供夜游之便,元诗人陈孚《云车夜游诗》即专记此事。由此可知,元代宫苑夜游不是罕见之事,萨都剌此诗应该是有现实根据的。
后两句描写了出行的队
简析
《秋词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,描写了深夜宫车出行的场面;后两句则描写出行的队列一路所见之景,侍从举着银灯,照见荷花叶上的清霜。全诗文笔简淡,意境隽永,虽没有渲染宫廷生活的华丽富贵,但可以从中体会宫廷生活在细节上的精致,自有一股华贵之气渗透在画面里。
萨都剌
萨都剌(约1272—1355)元代诗人、画家、书法家。字天锡,号直斋。回族(一说蒙古族)。其先世为西域人,出生于雁门(今山西代县),泰定四年进士。授应奉翰林文字,擢南台御史,以弹劾权贵,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,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,左迁淮西北道经历,晚年居杭州。萨都剌善绘画,精书法,尤善楷书。有虎卧龙跳之才,人称雁才子。他的文学创作,以诗歌为主,诗词内容,以游山玩水、归隐赋闲、慕仙礼佛、酬酢应答之类为多,思想价值不高。萨都剌还留有《严陵钓台图》和《梅雀》等画,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774篇诗文 56条名句
正宫·醉太平·落魄
钟嗣成〔元代〕
绕前街后街,进大院深宅。怕有那慈悲好善小裙钗,请乞儿一顿饱斋,与乞儿绣副合欢带,与乞儿换副新铺盖,将乞儿携手上阳台,设贫咱波奶奶!
俺是悲田院下司,俺是刘九儿宗枝。郑元和当日拜为师,传留下莲花落稿子。搠竹杖绕遍莺花市,提灰笔写遍鸳鸯字,打爻槌唱会遮鸪词。穷不了俺风流敬思。
风流贫最好,村沙富难交。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,开一个教乞儿市学。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,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,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涤,做一个穷风月训导。
秋莲
刘因〔元代〕
瘦影亭亭不自容,淡香杳杳欲谁通?
不堪翠减红销际,更在江清月冷中。
拟欲青房全晚节,岂知白露已秋风。
盛衰老眼依然在,莫放扁舟酒易空。
仙吕·寄生草·闲评
佚名〔元代〕
问甚么虚名利,管甚么闲是非。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,则不如卸罗襕纳象简张良退,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。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,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。
争闲气,使见识,赤壁山正中周郎计,乌江岸枉费重瞳力,马嵬坡空洒明皇泪。前人勋业后人看,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。